9月4日下午,譚蘭霞在給學生上課。陳惠芳 攝
  本報記者 陳惠芳 餘蓉
  通訊員 顏志忠 肖賢兵
  天塘有路通山外,天塘有愛暖童心。
  在宜章縣天塘鄉明德小學,有一位叫譚蘭霞的教師,被山區孩子稱為“譚媽媽”。“譚媽媽”33歲。天塘鄉明德小學校長謝大堂說:“譚老師最大的特點是富有愛心、同情心、責任心。”
  9月4日下午兩時,記者抵達天塘鄉明德小學,校園熱鬧得很。孩子們剛剛下課,在嬉鬧玩耍。看見記者舉起手機拍照,一下子圍上來很多,擺著各種姿勢,甚至衝上來做鬼臉。多麼快樂、純真的一群孩子啊!
  天塘鄉明德小學有22位教師,676名學生,其中包括幼兒班52名。這些學生中,有留守兒童157名、貧困學生99名、單親孩子36名。這麼一個群體,教育、管理的難度很大。譚蘭霞走的是“溫柔路線”。學生再調皮,成績再不好,她從不打罵,而且細心引導、精心呵護。
  2008年9月,譚蘭霞到天塘任教前,曾在廣東韶關和本省宜章的學校任教,條件優越得多。但她回到了家鄉。
  第一個學期,她教五年級的語文、五年級和六年級的英語。幾天時間,她發現山區孩子性格大多內向,不愛說話。咋辦呢?譚蘭霞買來音響,教孩子們跳舞,每天都放。剛開始,孩子們一個都不動,只是看著她一個人跳。譚蘭霞就拉幾個膽子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一起跳。慢慢地,其他孩子主動了。課內課外都活潑了許多,性格也開朗了。
  譚蘭霞帶新班,帶不認識的孩子,她的第一節課是講自己的故事,告訴孩子們要自信,要堅強。譚蘭霞也是個苦孩子出身。家在鄉下,有一個姐姐、一個弟弟、一個妹妹,母親又不識字。上高二時,父親去世,她輟學了兩個月。但她挺過來了,考上了邵陽師專。孩子們聽懂了譚蘭霞的故事,知道身邊的“譚媽媽”也不容易。
  譚蘭霞說:“離開了情感,一切教育手段都無從談起。這種情感,不是裝模作樣的‘平易近人’,也不是老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‘感情恩賜’,而是平等的、真誠的感情。”
  天氣不好時,她家常常擠著10多名大山深處的學生,同事說她家像是一個“愛心旅館”。學校放假了,她把一些單親孩子或孤兒接到家裡住,悉心照顧他們的生活,耐心指導他們的學習。範林秀想媽媽了,譚蘭霞掏錢帶孩子到郴州,看望其患重病的母親10餘次。她將因下肢癱瘓、大小便失禁而未能入學的9歲女孩柳薇,接到她所任教的一年級讀書,輔導孩子學習,給孩子講勵志故事……兩年的精心照顧,一直自卑的柳薇成了一名品學兼優的陽光女孩。
  “如果沒有親朋好友、老師的關愛和幫助,已輟學兩個月的我不可能重返校園,還能當上一名老師。我沒有理由不愛這些與我有著相似經歷的孩子。”譚蘭霞對丈夫說,“愛我,就請愛我的所愛吧!我虧欠你們太多。”在譚蘭霞的影響下,她的丈夫、年過六旬的婆婆、8歲的女兒也經常幫著給住在家裡的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洗衣、做飯、換藥……
  6年裡,譚蘭霞把大部分的雙休日和假日用在了家訪上,記載了山裡100餘名貧困孩子個人和家庭的詳細資料,並通過網絡空間向社會呼籲,尋求幫助。雙胞胎姐妹張麗君、張麗香因父親得重病,母親瘋癲,只讀到小學四年級就輟學了。譚蘭霞得知這一消息後,一邊安頓好這兩個孩子的學習生活,一邊聯繫媒體、醫院和愛心人士,兩次免費將她們的媽媽送到郴州市精神病醫院治療。孩子重新回到學校,孩子的母親得到及時治療。雙胞胎姐妹的父親對周圍的人說:“譚老師就是菩薩心腸。世上這樣的好人,我是無法報答了。我要讓女兒一輩子記著譚老師,長大後一定要報答她。”
  譚蘭霞說:“捧著一顆心來,不帶半根草去。我不需要報答,只要孩子們健康、快樂、上進,我就知足了。”  (原標題:愛暖童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z09bztv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